Search

早年在籌備青旅時,對於 "住客的想像" 一直是停留在自己旅行中,所遇到的那些背包客們的形象 . .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早年在籌備青旅時,對於 "住客的想像" 一直是停留在自己旅行中,所遇到的那些背包客們的形象 . .

但真的開 <途中> 之後,或許因為在半都市半市郊的北投,所以除了旅人之外,還有不少來參加活動、研習、出差、找朋友的 "非旅人";
 
然後,慢慢開始有些 "當地" 的住客,像是家裡馬桶壞了、冷氣壞了、裝潢油漆味太重,又或是回來老家待太晚沒趕上車,年輕時住北投但現在已經長居國外了的老鄰居們 . .
 
到了近年,開始出現一些由社工、派出所轉介的住客,像是碰到家暴臨時安置的母子、疫情嚴峻時期的街友臨時收容、甚至因故突然與安養中心解約的老奶奶 . . 等
 
雖然工作夥伴們對於這類的 "特殊住客" 都會特別留意、甚至有些戒心 (因為畢竟不是本來設定的客群,而他們多半也沒住過青旅),但我還是會跟大家說:

『我們其實不需要對住客有太多 "身份的預設立場",就把住宿環境、住宿規則說明得更完整,特別是 "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" 這點,然後確實要求旅客共同遵守即可』

當然,不乖的旅客該趕人也完全不需要妥協囉!!

#覺得我們好像慢慢變成社會安全網的一小部份了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